首页
首页 > 快讯 > > 详情

2023年房地产销售趋势分析-新视野

2023-04-04 06:03:56来源:财经风云

房地产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银行信贷的比重接近40%,房地产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房地产占城镇居民资产的60%。2022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10.0%,分别创1992年、1999年有统计以来的新低,成为2022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拖累。


(资料图片)

2022年11月房企融资“三箭齐发”,相比于前期所出台的政策更加务实。疫情防控优化,除逐步解除了对看房和购房场景的约束外,还有利于释放前期积压的返乡置业购房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国房地产相关指标全线回暖,综合反映全国房地产业发展景气状况的国房景气指数,在趋势性下降22个月后(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其中2022年2月小幅回升0.07,并未改变下滑趋势),已于2023年1-2月连续回升。从高频数据看,2023年3月房地产销售进一步改善。本篇报告中,我们从销售、融资、拿地和投资四个维度,对房地产恢复情况做了系统梳理:

销售方面,二手房市场恢复早于新房市场,新房市场中现房表现强于期房,从高频数据看3月新房和二手房的景气度进一步延续。不过,年初以来的销售高景气可能主要源于前期积压需求的释放,中国房地产销售压力仍存且主要来自需求端;

融资方面,2022年11月“房企融资”三箭齐发,且相比前期所出台的政策更加务实。但从民营房企的债券和股权融资看,目前政策效果还不明显,有必要推动前期出台政策尽快落实;

拿地方面,2022年11月-12月土地成交持续回暖,进入2023年后土地市场热度降温。一个积极的现象是,民营房企拿地参与度在提升。鉴于地产销售可能过了恢复最快的阶段,我们认为土地一级市场恢复尚需时间;

投资方面,2022年12月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相关指标持续改善。从领先指标看,预计2023年上半年土地购置费用面临较大的回落压力,但在新开工面积同比或将探底、保交楼推动存量项目加快竣工的支撑(两者均会提振建安投资)下,2023年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拖累大概率将弱于2022年。

01

销售:积压需求释放带来助推

1.1

现房销售表现强于期房

2023年1-2月房地产销售明显改善,现房销售表现继续好于期房。2023年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3.6%、同比持平,较2022年12月的-31.5%、-27.7%均大幅回升。其中,期房销售面积同比从2022年12月的-34.0%提高至-6.5%,同期现房销售面积同比从-19.4%转正至10.8%,后者表现相对更好,可能源于购房者对期房能否如期交付的信心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分房屋类型看,2023年1-2月,住宅销售改善最为明显,从2022年12月的-31.5%提高至-0.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同比从-33.7%提高至-23.0%;办公楼销售面积同比从-19.0%下滑至-30.0%。

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3月商品房销售可能进一步改善。2023年1-2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共计19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7%,跌幅较2022年12月的21.0%有所收窄。3月以来(截至3月25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累计销售12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2%。2021年一季度是近年同期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的景气高点,与2021年同期相比,2023年1-2月、3月前25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下降34.8%、下降25.3%,跌幅也在收窄。

我们认为,2023年3月商品房销售同比进一步改善的原因如下:

一是,尽管1-2月国内疫情已度过高峰,但避险和观望情绪下,部分有购房需求的人群并未实际看房和购房,令一些购房需求延迟释放;

二是,2022年11月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集中在供给端,需求端降首付比例、动态调整首套房房贷利率等政策见效需要时间。

分所有制看,目前民营房企销售恢复的节奏仍明显慢于央国企开发商,2023年2月TOP50房企中民营房企销售额同比依然负增长。这不利于民营开发商回笼资金和推动房地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1.2

三线城市商品房销售恢复更快

和一、二线城市相比,年初以来三线城市商品房销售恢复更快。2023年1-2月,30大中城市里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473万平方米、1084万平方米,分别同比下降15.0%、下降17.9%;三线城市商品房销售4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8%。与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3月前25日,30大中城市里一、二、三线城市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同比增长36.8%、增长34.9%和增长47.3%。

由于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数据的样本城市中有10个城市的数据停止录入,基于数据可得性,在30大中城市里公布数据的20个城市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对天津、宁波、济南、郑州、南宁、重庆、银川、唐山、无锡、温州、平顶山、岳阳、常德、北海等14个城市的月度商品房成交统计。结果同样显示,年初以来三线城市商品房销售回暖时点早于一、二线城市,上述34个城市2023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0.9%,其中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为-15.0%、-1.9%和33.6%。

三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回暖更快,可能原因在于:

一是,降首付比例、降房贷利率、降购房门槛等房地产需求端刺激政策,三线及更低层级的城市放松更早,累积效应下政策逐步见效;

二是,疫情防控优化后,返乡人群增多,三线城市春节前后人口外流压力相对较小,甚至还会因为人口短期净流入带来增量资金,推动商品房销售回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20日(农历2022年腊月初十至2023年二月廿九),全国百度迁徙指数平均为510.9,较前两年的农历同期均值分别高66.5%、45.2%。人口净流出的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春节前百度迁徙指数最高的腊月廿八为例,全国热门迁出地依次为成都、北京、深圳、广州、上海、西安、苏州、武汉、长沙和杭州,均为一线或二线城市。

一线城市内部,新房销售走势出现分化。2023年1-2月,仅北京新房成交出现明显改善,日均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0%,而同期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日均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降14.4%、22.2%和32.6%。不过进入3月后,四个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回暖势头迅猛,深圳尤其如此。3月前26日,深圳新房日均销售面积同比增长95.2%,其余三个一线城市略逊一筹,上海、广州和北京新房日均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为49.4%、31.3%、25.9%。

1.3

二手房市场复苏早于新房

与新房市场相比,二手房市场复苏更早,2023年1-2月销售面积就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3月延续企稳回升态势。2023年1-2月,15个城市(包括北京、深圳、成都、杭州等)二手房日均销售面积为2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0%;3月前26日,上述15个城市的二手房日均销售面积进一步提高至3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5%。部分城市二手房销售火爆,比如2023年1-2月成都二手房日均销售面积同比达59.5%,3月销售同比进一步攀升。

2023年二手房市场比新房更早复苏,可能原因在于:购房者对部分开发商能否如期交付期房的信心不足,出于避险考虑选择购买二手房。前文分析的新房市场中现房销售恢复明显快于期房,原因同样如此。从这个角度看,尽管二手房市场较快回暖有助于提高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但可能会挤占新房销售。

1.4

积压购房需求或已得到相当比例释放

2023年初以来新房市场和二手房市场均出现回暖,我们认为可能来自前期积压需求的释放。积压的购房需求有以下几个来源:

第一,过去两年在“就地过年”倡议的推动下,部分春节返乡置业需求被搁置;第二,2022年11月各地开始爆发疫情,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于2022年12月下旬达峰。各地区疫情达峰时间存在错位,疫情期间居家养病、居家办公使得一部分购房需求被延迟;第三,2022年7月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事件性冲击,期房交付风险上升。由于近年期房占新房销售的比例超过八成,交付风险担忧下,居民购房意愿下降。2022年11月房企融资“三箭齐发”,加之房地产销售端政策持续加码,可能也推动了一部分因担心交付风险而选择延期购房的需求释放。我们认为,由于疫情冲击而被搁置的购房需求已得到了相当比例的释放。2022年5-6月,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大增,主要因疫情期间积压的购房需求释放,但这一脉冲式修复仅持续了两个月,随后销售面积环比又恢复到季节性规律。尽管今年3月前25日30大中城市新房、15城市二手房销售面积同比均在回升,但从周度数据看,大概率已过了修复最快的时期,后续走势可能更多符合季节性规律。

目前,我国商品房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供给侧难以成为销售回暖的掣肘,压力主要在需求端:

供给方面,2022年末中国狭义库存消化周期超过2014年高点,样本城市广义库存消化周期达到6年。据克而瑞统计,2022年末,超过四成城市的狭义库存消化周期(待售面积/近12个月平均成交面积)超过两年,只有极少数城市能保持在10个月以内。其中,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分别为15.9个月、19.7个月、23.7个月,仅一线城市低于2014年末的狭义库存消化周期(当时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分别为19.1个月、18.0个月、18.5个月)。

不过,考虑到近年期房销售占比超过八成,广义库存(已开工但未销售)消化周期的参考意义更大。克而瑞数据显示,2022年末,样本城市广义库存消化周期达到了6年,仅合肥、杭州、上海、泉州四个城市在3年以内。30个样本城市中,2022年末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广义库存消化周期分别为5.1年、5.2年、8.0年,均高于2019年的4.6年、3.1年和4.2年。

相较而言,中国房地产销售来自于需求端的压力更大:

首先,2016年我国商品房销售开始透支,我们测算2016年-2021年我国住宅实际销售面积高于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共计16.3亿平方米;其次,疫后居民对经济和就业的预期修复需要时间。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弱复苏持续,稳就业压力可能大于2022年,叠加高债务压力,中国居民购房意愿改善尚需时日;最后,近年期房占中国商品房销售的比例超过八成,保交楼是推动房地产销售持续改善、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基础。虽然2023年1-2月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转正至8%,但我们测算显示有超过2.6亿平方米的期房应交付但实际未竣工和交付,保交楼任务依然艰巨,短期可能会继续压制居民购买新房的意愿。02

融资:“三箭齐发”效果渐显

为推动保交楼,2022年8月房企融资开始松绑。

一是,2022年8月,政策性银行设立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二是,2022年8月,郑州、南宁等地陆续设立房地产纾困基金。三是,2022年9月,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为头部民营房企发债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支持。四是,2022年10月,证监会允许自身及控股子公司涉房的企业中,最近一年房地产业务收入、利润占企业当期相应指标的比例不超过10%的企业可在A股市场融资,参股子公司涉房但最近一年房地产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占企业当期利润比例不超过10%的企业也可在A股市场融资。五是,202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民营房企外债上限有望提高25%。但上述政策成效并不明显,2022年11月房企融资开始“三箭齐发”,且和前期政策相比更为务实。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资源

课程

上海新增一名本地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