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俄罗斯人寄予厚望,同时也被我们看好的俄罗斯“月球-25号”月球探测器,在准备于月球表面降落之前,于最后一次的变轨中撞到了月球之上,让人非常意外!
俄罗斯航天集团已经确认了这一消息,其在8月19日对外公布的消息称是月球-25探测器在最后一次变轨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情况”,后来又说探测器“已失联”,8月20日称基本确定是其高速撞毁在了月球表面。
(相关资料图)
恐怕谁也没有想到俄罗斯的月球-25号探测器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它的使命,而且大多数人也都不理解这个探测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说起来这台探测器出现的其实是一个简单但很奇怪的问题,就是在最后一次变轨的时候,推进器上发动机的推力(反推)突然变大了,导致速度和轨道都下降过快,探测器轨道低到月球表面,从而撞击到了月球上。
之所以说这个问题出现得很奇怪,是因为月球-25探测器自从发射升空之后,发动机的推力在每一次变轨操作中的表现都是正常的,但是在最后一次变轨的时候,发动机脉冲参数成了设计参数的倍,也就是说功率比正常情况高出了50%,这使得发动机推力加大了一半,使得探测器减速过快,轨道高度迅速降低。
由于并没有探测器的实时状态监测情况,等到俄航天控制中心发现探测器出现了异常情况的时候,它已经撞击到月球表面上了。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目前原因未知,探测器项目组也还没有解释,可能是发动机的软件程序出错,也可能是硬件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探测器受到其它人工信号干扰,接收到的指令本就是要将功率变为原来的倍,各方猜测纷纷却是谜题难解,俄航天部门也在调查具体原因,且待后续报道。
美国哈佛史密森尼天文物理中心学者、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Jonathan McDowell)对俄罗斯月球-25探测器最后的变轨进行了轨道计算,此人在航天和天文学界被誉为“轨道警察” ,对航天器的轨道计算深有研究。
麦克道尔在8月20日发推表示:如果月球25探测器是从近月点91公里、远月点113公里的轨道上朝着近月点18公里、远月点100公里的着陆轨道上行进的话,如果发动机出现了50%的过度燃烧,那么在其开启的时间之中,探测器的运行轨道将会降低到近月点-15公里、远月点100公里的轨道上,这个“近月点-15公里”是说探测器运行轨道的最低点会在月球表面以下15公里,探测器当然不可能钻到月球表面以下15公里,而是在其刚接触月球表面的一刻就撞碎了。
麦克道尔还表示即使探测器走了大致一半之后,在近月点50公里,远月点100公里的轨道上开始发动机增加了50%的燃烧,其轨道也会达到近月点高度2公里,远月点高度110公里的轨道上,也就是说探测器距离月球最近的时候只有2公里。
然而月球上的很多高原、山脉和山峰都在月海基准面的2千米以上,南极地区的莱布尼茨山脉的主峰则高达9千米,比地球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高,其所在的莱布尼茨山脉则比月海基准面高5千米以上。
所以,即便是月球-25探测器近地点有月表以上2公里高,也是一样会坠毁在月球上的,而不是像麦克道尔推特中所言的会“掠过山顶”,而是会撞到月球的山峰上。
月球的逃逸速度为每秒公里,月球25探测器在着陆前的最后一次变轨正是要把速度降到这一标准上,但由于发动机推力过大,探测器最终的平均速度应该是在月球逃逸速度之下,但仍然是在每秒2公里左右,这几乎相当于出膛炮弹速度的两倍,探测器以这样的速度撞击到月表上,肯定是成了碎片了。
俄月球25探测器竟以撞月告终,虽然只是发动机推力出了问题,但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可以说正是这个奇怪的原因直接导致了月球25计划的失败,其在最后的变轨时刻出现这种问题,也是让人倍感意外,也凸显了俄罗斯作为曾经的航天强国,某些方面的航天技术或已不如苏联时代。
而该探测器的任务之一是将测量月球南极地区月壤中是不是存在水,这对我国和俄罗斯等国共建的月球科研站项目将有帮助,可惜其没有完成,恐怕这一任务要等到我国的嫦娥六号在明年5月份到达月球南极地区进行勘测了。
之前同在月球轨道准备月表软着陆的印度月船三号目前进展一切顺利,本来俄罗斯月球25探测器是要在印度月船三号着陆之前两天(8月21日)就完成月面着陆任务的,而且如果俄罗斯探测器着陆成功,将抢到全球首个在月球南极着陆的国家的名头,并且也将是全球第四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对于很在意民族自尊心的印度人来说,俄罗斯此举肯定会让其觉得很闹心,如今俄罗斯月球-25探测器任务失败,全世界最高兴的是谁就不用说了。
目前印度月船三号已经完成了着陆前的最后一次变轨,并且推进器与着陆器分离,着陆器已经进入了近月点25公里,远月点134公里的轨道上。
这个轨道可以说比其原计划的近月点30公里,远月点100公里的轨道更为理想,因为近月点的高度只有25公里,那么在着陆的时候,从近月点开始就可以减少5公里的降落幅度,以月球南极地区(多为高原山地)为落点,只需要下降2万米左右即可。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发布消息称月船三号预计将于2023年8月23日印度标准时间17点45分(北京时间20:15)左右开始实施。”由于月船三号吸取了月船二号落月失败的教训,故而对其设计了自主落月的模式,基本上不用操控就能自主降落到月球表面。
所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也对月船三号的着陆信心满满,其负责人索马纳坦表示月船三号的着陆计划万无一失。但具体会如何,我们且看其表现吧!
消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8月21日报道《俄罗斯“月球-25”号探测器失联,初步判断与月球表面相撞》
《环球时报》8月20日报道《印“月船三号”完成降轨准备着陆》
标签:
仓储物流“成渝圈”如何乘势而上? 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被惠及的显...
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考古工作者介绍,这个铜簋的盖、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纹饰...
“医保砍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晁星 “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购物成瘾”真的是一种病 刘艳 牛雅娟 本周日即将迎来“双十二”促销季,很多人又开始摩拳...
因迷恋山间风景,一男子在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无人区迷失方向,随后与同伴失联。12月的稻城...
嫌疑人DNA信息比中后,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DNA实验室民警白小刚一下坐在凳子上,恍惚迟疑间...
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书发布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电影《亲爱的》里面没有的结局,在我眼前“上映” 12月6日,在深圳市...
冥想?泡脚?不如听听助眠音乐 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成为最贴合都市人群的“睡眠画像”。随...
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终身教育”潜力无限 【现实挑战】“新老年”群体愿意在培养兴...
孙海洋被拐14年儿子如何找到的? 警方侦办另一宗拐骗儿童案时发现线索,通过人像比对、DNA确认找...
北京天文馆、圆明园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12月6日,北京天文馆发布通知称,12月8日起试行对未成...
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 3万亿斤以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
斑块软的很危险 硬的就无碍? 血管里的“垃圾”分类 赶快学起来!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大幅降价 聚焦医保谈判背后脊髓性肌萎缩症家庭 医保目录公布那天 好多家长都...
抖音“窗花剪剪”遭抄袭 被判获赔20万元 法院认为“窗花剪剪”的这种表达方式理应受到《著作权...
公安机关近日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 失散十几年 3组家庭终于团圆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6日从公...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作为年度“汉语盘点”活动最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
北京天文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北京天文馆对票价免费及优惠政策作出调整:1...
2021北京百个网红打卡地发布 本报讯(记者 李洋)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昨晚正式发布。自然...